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企業是創新的第一主體,各級政府應把促進創新企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國家核心戰略位置。當前美國推出全面減稅政策促使資本和企業特別是全球高新技術企業回流,香港擬放開同股同權要求以吸引創新型企業赴港上市,全球對創新型企業的爭奪更加激烈。近幾年,中國證監會在利用資本市場促進創新型企業發展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先后推出創業板和新三板市場,大力推動社會資源向創新型企業集聚,內地資本市場也培育了一些有活力的創新型企業。但總體謹小慎微、步伐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新意、停滯不前,距離建設創新性國家發展戰略總體布局的要求差距較大。
主要表現在:第一,創新型企業沒有優先“綠色通道”可享受,在排隊時間和審批環節沒有體現出對其政策傾斜:第二,發行政策對創新型企業上市包容性和容忍度不夠,依然剛性要求實現連續及較高盈利、依然剛性要求同股同權、依然對發行市盈率“一刀切”;第三,配套退市制度執行不力,優勝劣汰機制尚待完善,沒有更好發揮監管應有作用;第四,沒有考慮到投資創新型企業資本的特殊性和風險較大的特點,沒有對其追求高回報提供機制補償,對上市后減持和退出管得太死,嚴重影響其投資積極性。以上種種制度安排層面的限制與瑕疵導致許多創新型企業只能轉而繞道海外上市,為什么內地資本市場不能留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世界級創新型企業?為什么內地資本市場沒有培育出一批創新型“獨角獸”企業?
A股如何吸引下一個騰訊和阿里巴巴?是擺在中國資本市場面前的挑戰。在資本市場上活躍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公司,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方向的代表,是市場活力和生機的標桿,所以,應該讓更多新技術新經濟的創新企業在A股上市。應鼓勵螞蟻金服、華為、小米等在A股IPO。
建議中國證監會要積極吸收國際資本市場特別是美國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上市發行制度,增強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切實落實中央精神,切實支持和保護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第一,加快推動創新型企業上市,率先推進注冊制改革,在盈利標準、發行價格等方面放松行政管制,讓市場說話;第二,大膽探索嘗試同股不同權,放開重組審批,鼓勵海外創新型上市企業回歸A股或在A股分拆上市;第三,加強監管,強化退市機制,增強信息披露透明度,充分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投資者保護方面的制度,如集體訴訟、財務造假入刑、追索賠償等,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第四,完善股票減持規定,區別對待,適度縮短創新型企業投資資本鎖定期,調動其投資熱情,讓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傅軍
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
二○一八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