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但也隨之產生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產能過剩,二是環境惡化。現在,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已成我國頭等大事之一。不僅僅是霧霾,地下水破壞、植物含農藥量過高和土壤重金屬污染等問題也很嚴重,當然還有沙漠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是我們國家真正重視環保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政策和舉措。這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人民的福祉工程。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國家層面應該加大力度,將其作為國家戰略加以推進。首先要增加投入,從財政收入中拿出更多的錢用于環保。其次要改變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把減排和環保作為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如果地方政府不予重視,那么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政策就不可能真正落地。而現在的問題正是在于很多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措施不夠有力,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再者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制定上和深化改革上多下功夫。美國西部以前土地肥沃但無人耕種,為了鼓勵人們去西部發展,政府許諾只要到西部耕地5年以上,相關土地就歸耕種者所有。美國這個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以沙漠治理為例,政府可從財政收入中撥一部分錢用作補貼,鼓勵那些符合實際且有成效的項目。還有就是吸引企業參與,比如給每家企業劃撥一定面積沙漠,只要你能在五至十年內整治好、綠化好,那么改造好的土地就歸你企業所有。
除了國家層面,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還需全社會的參與。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沙漠治理的億利資源集團就是這樣一個樣板和標桿。當然,億利集團找到了其獨特的盈利模式。對于企業而言,只有有了利潤才能干更多的事。這也提醒我們,企業即便是要參與,首先也一定要找到科學正確的路徑。在此基礎上,一家企業才能追求其最高境界,那就是造福社會。
從事環境保護領域的事業是需要一點精神和責任感的。億利董事長王文彪20多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對一個6000平方公里的沙漠進行了綠化。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鼓勵我們有條件的企業更多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在環保方面,新華聯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們的氟利昂產量多年來全球第一,但考慮到氟利昂的溫室效應,我們毅然投入巨資落實CDM項目、研發綠色環保制冷劑。回過頭看,我們為環保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些付出和努力是值得的。
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國家需要出臺一些特別政策,沒有好的制度和政策,這項任務很難完成。我們那么多的沙漠和戈壁灘,為何不能學習美國西部經驗,另辟一種“特區”來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呢?另立一種特殊政策也不是要跟現行法律和政策對抗,而是有針對性的因地制宜。拉斯韋加斯不就是建在沙漠里嗎?美國可以,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其實我們的企業對這樣的事很感興趣。總之我的看法就是,一個好的制度和政策就能推動一項偉大的事業,并能使其持續前進。
(作者是新華聯董事局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本文摘編自作者在庫布其沙漠論壇上的發言)